目前,中国刀具的年销售额为145亿元,其中硬质合金刀具不到25%,这不仅与国际市场的刀具结构相去甚远,也无法满足国内制造业对硬质合金刀具日益增长的需求。 在国内制造业消费的刀具中,硬质合金刀具的比例已经达到50%以上,供需结构脱节的问题变得非常严重。因此,大量过剩的高速钢刀具在国内低价出口或销售,而高效硬质合金刀具不得不依赖大量进口。进口量从2001年的9000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4.5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36亿元)
工具结构失衡意味着生产的工具不符合需求。 例如,用户需要的硬质合金工具有很大的缺口,但是高速钢工具生产过剩。现代制造业迫切需要的高效刀具存在较大缺口,但低档标准刀具生产过剩。
在发达国家,硬质合金刀具现在占据主导地位,比例为70 然而,高速钢刀具正以每年1 —— 2的速度萎缩,目前其比例已降至30%以下。 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等超硬工具的比重约为3
中国目前每年生产8万吨高速钢,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%,消耗大量钨、钼等珍贵稀有资源。 这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导致高速钢切削刀具大量过剩,并迫使它们以低价出售,导致大量切削刀具制造商的低效益。
中国目前每年生产16,000吨硬质合金,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% 然而,硬质合金产品附加值最高的切削刀片产量只有3000吨,仅占20% 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了我国急需的硬质合金工具的短缺,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珍贵硬质合金资源的利用不足。
就经济效益而言,中国硬质合金年销售收入约为5.6亿美元。日本的产量仅为中国的40%,但其销售收入高达26.33亿美元,其中刀片(刀)的比例高达72%,充分利用了资源,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利润。 中国工具工业应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