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我国纵剪机刀片设备管理的过程可以看出,我国纵剪机刀片设备管理体系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,但设备的技术状态得到了恢复和提高,设备完好率也逐渐提高等,也有很多问题,主要表现在:
(1)对设备管理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
由于对设备管理的认识和工作的片面性,缺乏系统的有机联系。同时,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无法管理,设备管理与经济管理严重脱节。企业不重视利用先进技术改造、更新原有设备,提高设备的精度、性能和生产效率,单方面、一贯地采取维修措施对旧设备进行维护。
(2)设备管理缺乏经济观点,没有进行全面的经济分析
长期以来,设备采购由国家投资,企业所有。因此,采购设备不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可行性论证,导致设备采购的盲目性。企业与国家竞争不怕设备多,国家要调整维修设备,企业宁愿闲置也不愿意转让。修理的经济评价,明知重新修理不经济,又因为修理基金只能用于修理,不能用于更新,结果是重复修理,导致设备精度和性能逐渐下降,造成工艺设备落后的局面。
(3)重修复,轻改造
企业单方面追求降低成本,争取设备,注重产量是常事。他们对保管和维护采取敷衍的态度,以至于设备运转不畅,等待检修。这导致设备状态不良,导致运输质量差,危及设备安全运行。另一方面,维修费用即使高也是可以报销的,而更新改造的费用就很难了。由于这种重复,设备越来越陈旧,性能和精度下降,能耗增加,经济效果越来越差。
(4)维修组织结构不合理
目前我国装备维修力量大多是“大而全”、“小而全”的落后结构。与专门的维修结构相比,它们占用设备多,利用率低;人太多,劳动生产率低,不仅使维修工作的经济效益差,而且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。
(5)设备维护体系需要改革,监控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
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基本上是沿用多年的周期和循环结构。其实这种“强制维修,计划性维修”和设备的实际情况差别很大,存在过度维修的情况。维护间隔和检修间隔不是根据使用环境和运行条件硬性规定的。这种不合理的规定也忽略了设备本身的质量、保养和最后的维修。这种维护体系是片面的,限制了监控技术和诊断技术的应用。
(6)设备管理维护技术力量薄弱,技术业务培训跟不上。
设备管理、维护和运行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发展,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。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现代化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才刚刚开始,操作人员不适应现代设备发展的技术要求,技术和业务培训跟不上需求。